眉户戏曲是秦腔还是独立剧种?

眉户戏曲是秦腔还是独立剧种?

“眉户戏”也叫“曲子戏”、“迷胡戏”、“弦子戏”,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属秦腔派戏。在陕西关中最为流行。也有网友认为眉户与秦腔是两个不同的戏曲种类,眉户(迷糊)是曲牌联体(昆曲也是),秦腔是板腔体。而两种戏曲都是主要存在于甘陕地区的曲艺形式,清朝秦腔火了之后,在秦腔的带动下眉户也走出甘陕走上全国舞台
不同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扩,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
迷糊:山西运城、临汾、河南三门峡、陕西的可以称谓“东路迷糊”,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各种“小曲子”虽然也叫迷糊,但差别已经比较大。
眉户曲子,源远流长,《辞海》上说它是“我国古代起源于民间的歌曲”,古代称“清曲调”。“眉户戏”最早流行于秦岭太白山麓的眉县和户县一带,这里自古盛行小调、情调、樵歌、牧歌、童谣以及孝歌,眉户曲子就是在这些民间歌谣的基础上,经历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乐师加工而成的。而由曲子发展为眉户戏曲,则是在陕西东府的华阴、华县一带。眉户戏的唱腔韵调富于抒情,与“郑声”诸多相似。“郑声”委婉靡靡,是郑国人民以小调歌谣抒发男女爱情的歌声,而华阴、华县正是周初的郑国地域。清朝乾隆年间,随着秦腔等戏曲艺术的发展,眉户逐渐被搬上了舞台。

眉户在关中分东西两路。东路眉户盛行于华阴市和华县,民间流传有“同州的梆子合阳的线 (吊线傀儡戏),二华的眉户天下传”的说法。西路的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户县,故得名“眉户”。

眉户戏《梁秋燕》

眉户戏《梁秋燕》

眉户和秦腔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艺术特点?

眉户的唱腔不同于秦腔高昂激扬、豪放粗犷,而是委婉细腻,唱调幽悱、深沉、凄楚、悲痛。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人物性格机趣、活泼。整体风格与当代人们的审美观非常吻合。曲调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如《老虎哭海》、《罗江怨》、《老五更》等;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如《采花》、《银纽丝》、《一串铃》等。现在眉户的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

眉户传统剧目有100多种,过去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杜十娘》等。新中国成立后,新编演出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剧目,如《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陕西省戏曲剧院编演的《梁秋燕》,唱红了关中,妇孺皆知,人人会唱,流传有 “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说法。

眉户戏曲是秦腔还是独立剧种?

眉户

眉户的演奏乐器有哪些?

眉户,郿鄠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和海笛相辅。唱腔较秦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郿鄠的曲调甚为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如《老龙哭海》、《罗江怨》、《老五更》等;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如《采花》、《银红丝》、《一串铃》等。现在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已达二、三百种,不包含各地同曲异唱。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75.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