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大秦腔戏曲代表人物之李梅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谁为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节选自贾平凹作品《秦腔》

醉美秦腔戏曲代表人物之李梅
秦腔是秦人的精神表达,是秦人血液里、生命中的一部分,是秦人的精气神,更是秦人的魂魄。

作为一位戏曲演员,李梅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可谓硕果累累,已是业界公认的秦腔四大名旦之首、秦腔剧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她不仅“白玉兰”花开三度,而且还是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奖”得主。

嗅一场梅香,听一场秦腔

与戏结缘

1969年李梅出生在陕西西安,由于父辈的影响,十一岁那年她走进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此与戏结缘,其实也是父母寄托于她的美好愿望。

或许你很难想象,刚入行的李梅在人才济济的训练班中,并不起眼。排戏时,老师忙着给别的同学指导,根本轮不到她。于是她就在旁边看,边看边琢磨:如果让自己来演,会怎么更好地表现?

李梅在演员训练班学艺

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儿和对艺术的追求,让她在刻苦练习把子、腿功、技巧、圆场的等基本功之外,增加了很多对角色和情感的细腻观察。而她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

“团里投排《杨七娘》,刚开始我还是排在最后的D角。但在排练时,我除了按程式一招一式地表演,还将平时的一些个人感悟加进去,好不容易争取到上台的机会。一场演出下来,观众掌声雷动。”
李梅17岁在《杨七娘》中扮演杨七娘

李梅的成功不仅仅源于自身的天赋,更是因为她的勤奋和对艺术的追求。

经过几番苦霜冻,始得梅花放清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梅一直执着于这样的信念:要取得艺术成就,成为艺术家,必须是在拥有天赋的基础上,再付出千百倍的勤奋和努力。

秦腔西湖遗恨李梅饰演李慧娘

李梅天生一副好嗓子,发声吐字,底气充沛,音色清脆,圆润甜净。她唱戏字清,腔纯,板正,行腔悦耳动听,沁人心脾。

但她从不满足于天赋的灵性,始终坚持从广泛的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不断锤炼自己的声腔艺术。
李梅在第十三届中国戏曲荣获梅花奖
《戏曲艺术》曾刊文称:“她从黄梅戏中学到了抒情、松弛;从豫剧中学到了通俗、豪迈;从京剧中学到了优雅,真假嗓共鸣……

融会贯通的学习,使她突破了自己嗓音的局限,达到高音清亮、甜美,中音丰满、委婉,低音厚实、大气。

秦腔、眉户、碗碗腔都驾驭得得心应手;古典戏、现代戏唱来都游刃有余。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音域去表达特定人物的特定情境,已成为李梅的特征。”

醉美大秦腔戏曲代表人物之李梅
“大家看到的只是你在舞台上的表演,你获得了哪些奖励和荣誉,但是这背后的艰辛,尤其是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要经历更长的培养周期,这些都需要自己一步步勤恳地付出。”

“秦人创造了自己的腔儿。这腔儿无疑最适合秦人的襟怀展示。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好腔调,前路犹长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

秦腔这个剧种让人首先感到的是悲壮苍凉,因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觉得秦腔就是“吼”,但是在《再续红梅缘》中,李梅将秦腔的另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凄美幽凉。

她说,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秦腔也可以娓娓道来,也可以委婉凄美。

同时,她也想通过此剧,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中传递出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从而让年轻人坚守真正的爱情。

中国人是很浪漫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再续红梅缘》,那就是中国古典版的“人鬼情未了”。

毫无疑问,李梅如今所思考的不再仅是自身,而是如何传承秦腔剧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再续红梅缘》 李梅 饰 李慧娘
至于凭借《再续红梅缘》获得最佳女主角的称号,则是意外之喜。

“在我的艺术鼎盛时期,不仅仅是通过舞台传播戏曲,培养观众,更重要的还要通过人才培养实现戏曲的传承与赓续。”

为此,李梅将她所积累的舞台经验与艺术精华传授给年轻一代。

一声声秦声秦歌,承载着无数流传至今的往事与峥嵘岁月,唱出了真挚的秦人秦情。

从先秦到如今,秦人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理想的赞美,生生不息,犹如纵横秦地的秦岭山脉,又如山间的汩汩山泉。

这种精神,熔铸在秦人的基因里,在秦腔的传唱中,代代相传。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595.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