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时代陕西秦腔戏曲人物张晶琪

6岁学秦腔,7岁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一等奖,9岁拿遍陕西、江苏、甘肃、河南各个比赛的大小奖项,被称为“秦腔神童”,富有传奇色彩的张晶琪是怎么与秦腔结缘的,他的学艺之路又经历了哪些故事呢?大学生记者团独家采访为你揭开这段传奇往事。

2023新时代陕西秦腔戏曲人物张晶琪

6岁学秦腔,戏剧神童,获奖无数

六岁那年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小朋友比赛,那种舞台上的光芒,包括台上台下的掌声,让张晶琪一下就有了不服输的心理,心想:“人家能站上舞台,那我也去试试,没准我也行。”于是他打开父亲经常在家听的秦腔碟片,开始细细品味了起来,独特的节奏与秦腔演员的神情深深的吸引到了他,配合着电视上滚动的字幕,张晶琪第一次看懂了秦腔。

这段秦腔的版式是二六版,年幼的张晶琪花了三个小时跟着碟片学会了这段戏,刚学会便在父亲的鼓励下在离家附近的渭南中心广场为乡亲们唱了一段,这次的演出收获了海浪般的欢呼与掌声,他备受鼓舞,幸运的是,他的天赋很好,一些音调极高的唱段也可以唱上去,这样的天赋使得他在7岁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时就获得了一等奖,也为并不富裕的家庭赢得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

从那之后张晶琪就去参加各类秦腔比赛。9岁那年基本上把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江苏省各个大大小小的业余奖项都拿差不多了,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他慢慢走上了秦腔这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道路。

2023新时代陕西秦腔戏曲人物张晶琪获奖证书
11岁变声期,备受质疑,负重前行

11岁张晶琪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大转折——变声期,一般来说大多数男孩子的变声期会在一到三年之内结束,长一点的则可能达到三到五年结束,不幸的是张晶琪老师恰好就经历了最长时间的变声器——五年。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嗓子几乎就是一切。为了保护嗓子,张晶琪在学校几乎半年没敢唱戏,即使偶尔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演唱他也连最低的调都唱不上去,同学们也会说:小时候就看见你在电视上唱戏,都视你为榜样,现在怎么不唱了。面对同学们的嘲讽,张晶琪的压力一下就上来了,他的心理很难受。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被人说做伤仲永,这其中云彩与泥土之间的落差感却需要一个仅仅11岁的少年承担,这其中的辛酸与压力只有他自己知道。谈到这里时,张老师的泪水忍不住的充盈了眼眶,我在他眼中的水波中看到了苦涩与挣扎。

所幸张晶琪有一位好老师,老师得知张晶琪的情况就主动找到他并告诉他:“曾经只是过往,如果你想持续发光,就得学会承受这些压力和嘲笑。”由于变声期导致声音条件受限,曾经让张晶琪引以为傲的天赋化为乌有,于是老师就让张晶琪练戏曲里唯一一个不讲究天赋的行当——武生,“武生是通过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做自己,百分之一的天赋就够了,就能登上大舞台了。”这句话激励了张晶琪,他开始下定决心好好练功,每天负重5公斤沙袋,模仿成龙老师吊在板凳上练卷腹,喝盐糖水(2%的盐,1%的糖)保护嗓子,日复一日的练习,让张晶琪即使是在丧失了优秀声音条件的情况下,硬生生的爬到了同龄人专业顶尖的位置上,当时他在戏曲学校的专业领域上排名前三,也许是上苍对他这些年不屈之心的奖励,一天下午文化课考试张晶琪的嗓子突然畅通,变声期结束了!二话不说立马交卷去练功房唱戏,积压5年的委屈一下子就释放了出来,高音,低音之前唱不上去的戏腔一下子变得游刃有余了起来,他高兴的忘记了时间,一下唱了八九个小时。

2023新时代陕西秦腔戏曲人物张晶琪表演
2013年入研究院的考试,两个人的戏,被他唱成了独角戏,他不停地在台上翻跟头,做各种高难度的武生动作,表演完毕台下一片掌声,考官担心他的声音条件不好,又要求他唱段戏,变声期结束的张晶琪哪里还怕唱戏,他当即给考官唱了一段,清亮的嗓音和富有感情的唱腔让所有的考官大吃一惊:“有这条件,还去练武生?”也是在这时作为考官的谭建勋先生注意到了他,也为之后他们结为师徒埋下了伏笔。考完试还没回到学校,张晶琪就接到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电话,他被录取了!拿到通知书,所有的嘲讽压力都变成了赞美和动力,所有的苦难与挣扎都成了他演艺生涯的垫脚石。讲到这张晶琪老师脸上充满了自豪。

秦腔和时代挂钩

“其实秦腔是和时代挂钩的,每个时代的演唱方式都不同。”最早秦腔的演唱方式比较粗犷嘹亮,为什么那个时候叫吼秦腔,就是把秦腔当做了一种宣泄工具。在采访时,张晶琪这样说到。

随着时代的演变,秦腔被推上了更高的舞台,就变得更加高雅,悦耳,所以说秦腔是和时代会紧密相连的;八大样本戏出来的时候,毛主席说秦腔对(陕甘宁地区)革命是有功的,当时《红灯记》、《十二把镰刀》等戏都和广大百姓、革命者紧密相连;解放初期,根据婚姻法又创作出了《梁秋雁》;近期的《西京故事》讲的是父母心酸来西安打拼供孩子上学的故事。所以它是不停地与时代相融合,同时代接轨的。

2023新时代陕西秦腔戏曲人物张晶琪谈秦腔
在同行鼓舞下做直播

在抖音直播之前他就接触过直播,但不太满意,因为观众不能理解这种直播背后的艰辛,后来疫情期间试着在抖音做直播,刚开始直播间只有十几二十人,直播三个小时唱了十几段戏,这么大的强度下嗓子受不了,再加上没和直播间的朋友们互动,遭受的压力较大,于是张晶琪就和其他主播学习,互动听众,寻求创新,开始尝试用秦腔的唱腔去唱流行歌,他先选择了刘德华的《忘情水》进行改编,因为这首歌在当时传唱度比较广,大家应该都能接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就在直播间唱了一次,没想到收获了许多粉丝的一致好评,粉丝的赞赏就是对主播艺术演绎的肯定,这让张晶琪更加坚定的走上了传承与发展秦腔艺术的这条道路。

传承与发展,不是传承并发展

“大多数人看来秦腔是一种大开大合的艺术,但其实它是很细腻的,里面很多对细节的把控一定要到位,这块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就比如说戏曲服装它讲的是:宁穿破,不穿错。造型上讲究黑眉大眼,胡子厚且饱满,上下服饰颜色一致。戏曲传承与发展不在于演,而是看观众喜欢什么,创作出来的戏要符合观众的经历,这样才能产生共鸣。秦腔与其他戏不同,它讲的是:写意不写实。意就是意境,一桌二椅,粉桌椅即有钱人家,灰桌椅就是贫穷人家,这种意境在就行,不用刻意去追求写实(骑马的桥段就真搬上一匹马去台上骑),这样就有点水盈则亏了,把东西填的太满了,让观众失去了联想的空间,俗话说:“宁要99,不要110”这也是戏曲艺术的独到之处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478.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