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盘马、倒八锤、踏三锤

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盘马、倒八锤、踏三锤

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盘马

传统戏常见表演形式,一般前面均带有半个架子,在带板中并有“三盘手”踢腿扎提斗势,再亮铙钹,顺势右翻身,打右摆腿,抖须、亮相,转身慢磨。兵和家将带马向带马处指,表示马,我要走了,无奈状,砸拳,挥手,双方即在慢磨思索中,转半个圆场。

仆人(或将):请爷上马。表演者在一下场(板胡位置)左腿一踮步,一后退,挑髯口,在磨锤中颤头、手、左腿等表演,回首观看带马人(带马人在司鼓处),再比画,意思是我要上,无奈状,用叫人手势表示来来来,再各行半个圆场。带马的人至中场,表演者也至中场(带马者:请爷上马),三压,使磨锤,后退,在脚地风中指马,快步上前,用左脚掏马肚绑绳状,双手披上,背身左手紧绑状,右手同样三锤做再绑状。(白:马来)快步至上场门亮相,整冠、理髯、紧一紧双腕,上马,或唱,或使倒四锤下场。在传统戏曲中,如《破宁国》中的朱亮祖,《金沙滩》中的杨继业,《伍员逃国》中的伍员,《八件衣》中的杨廉,《临潼山》中的李渊,《绝缨会》中的岳甫霸,包括《芦花荡》中的张飞等。要说明的是该程式表演至今无有一个准确的称谓,本人经慎思,暂更名为“盘马”。“盘”的含义在词典里是这样译释的:盘绕、蹒跚、徘徊、回环、旋绕,成语有:弯弓盘马。

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倒八锤

使“倒八锤”。在过去老艺人叫“着气”,实际“倒八锤”的表现主要涵盖了着气、愤怒、无奈、茫然等,如《祭灵》中的黄忠,《临潼山》中的李渊,《哭祖庙》中的刘谌(音chen),《杀庙》中的韩琦,《闯新府》中的赵云。也分各个行当,也有踏三锤,再使磨锤,三压后使下场的。

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踏三锤

踏三锤也叫抓三锤,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秦腔程式之一,也是体现演员身段下三路的试金石形式。老艺人云:踏个三锤子看一下,意在身架如何?最有代表性的是传统戏《伍员拆书》《打镇台》《闯宫抱斗上殿》《芦花荡》《马武搬砖》。其要领是:用手伸过头顶在右上方,抓三锤的底锤,打——巴,起左腿,在落地时,右脚要勾回至右腿膝关节内腕处,双手要保持平衡,握拳或抓水袖的手均不能超过心窝。上身保持直立平衡,所谓一锤一脚,稳、准、力道足,情绪根据人物而异,讲究规矩。该程式最常见,虽然不是很难,但很难表现,是培养学生的必修形式。遗憾的是,当今一些秦腔演员的踏三锤程式已很不规范了。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714.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