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使磨锤子(含二反)、慌场、滚白、喝场子、花梆子

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使磨锤子(含二反)、慌场、滚白、喝场子、花梆子

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使磨锤子(含二反)

使磨锤子是很常见、具有鲜明特色的秦腔程式之一,也是体现演员表演元素上三路的试金石,是培养学生的必修课。磨锤子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击乐中表现的,有击乐套音乐节奏形式表现的,双手形式的,单手形式的,手持各种道具把子形式的,水袖形式的,提袍形式的,均根据情节而定。其要领是前边有个踏三锤,转身跌倒,再起身双手把髯口抛出,分别担在左右胳膊上,中间也吊一缕,做马步状,双手似卡着一个篮球大小图形状,双臂弓圆,瞪眼、憋气。程序是先微颤双手,再颤右腿,再吹胡子,再抖头。抖到一定程度时,再慢慢地退步,退到位置后左脚向后一踮再上步,同步先右再左把髯口抖下,双手相互反正搓三下,右手做一瞬间翻掌拳状,或抓水袖状,双拳拄在弓步的左右膝盖大腿上。持道具者程序也是相同。如拿大刀,大刀则做一个挖萝卜状动作,持枪者则涮一个枪花,持鞭者也涮一个鞭花拄在地上。如《杀庙》中的韩琦,《点将》中的杨继业,《闯宫抱斗》中的梅伯、杜辉,《悔路》中的周仁,《拆书》中的伍员,《打镇台》中的王镇等。《打镇台》一戏,最传统的形式,我算了一下,三锤就用了八个,磨锤子用了九个,磨锤子多带有使二反。

秦腔传统表演技艺程式之慌场、滚白、喝场子、花梆子

慌场、滚白、喝场子、花梆子在各个行当均有表现。

传统戏中的有些叫头和慌场有相似之处。先说慌场,最典型的是花脸,其次是须生。花脸有八个形式:

  • 形式一,常见的愤怒型;
  • 形式二,特殊愤怒式:哈、哈哈、哈哈哈,哎、嗨嗨、嗨嗨嗨;
  • 形式三:好不气、气、气杀人了;
  • 形式四:嬉笑式,如《葫芦峪》中的魏延:哈哈、嘿嘿、哎这、噢、哈……《破宁国》的朱亮祖、常遇春,同时朱为愤怒慌场、常为高兴慌场;
  • 形式五:如《闯宫抱斗》妲己生气时用铰子小慌场:好不气!“吃打吃打打才打才”;
  • 形式六:《拾玉镯》中刘媒婆在唱1/4节奏二六板式中带节奏的小慌场,嬉笑型:“这件事把老身两腮笑破”中“嘟儿拉打……衣打衣打打才才”,同时在“才才”中“嘿嘿”“衣打衣打打才才(嘿嘿)”“嘿嘿嘿……”还有《闯宫抱斗》中梅伯在金殿上场1/4节奏“带板”中慌场,“当殿上恶森森气炸肚量”,同时和纣王“哈哈”“嘟儿拉打衣巴衣,哐哐哐”“嗨嗨”“衣巴衣,哐哐哐”“咦这,噢”“嘟儿拉打衣巴衣”起“倒脱靴”;
  • 形式七:《打銮驾》中包拯在1/8节奏“紧带板”中唱“听一言不由人恶火朝上”“哈哈”“嘟儿拉打衣,哐哐哐”“嘿嘿”“哐哐哐”“夷这,唤”“嘟儿拉打”“磨锤”“紧三锤”“带板”,唱“骂一声狗奸妃太得张狂”;
  • 形式八:嘲讽式,《辕门斩子》“二帐”八贤王对杨延景用“哈哈嘿嘿”“夷这,奥哈哈……”

滚白,是秦腔很有特色表现的一个形式,多为伤心悲痛时表现,似说似唱,它来源于人类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喝场子多为连接。滚白完后用一个三锤浪头带起喝场子,如《拆书》中的伍尚、伍员,也有垫板浪开喝场,“紧七锤带板起喝场子”,“塌板”使磨锤三擂锤浪开起喝场子等。

花梆子,各行当均有,也是程式表现之一,最具特色的是《葫芦峪》中的司马懿,是才华的展示。其次小花旦最为常见,如《拾玉镯》《挂画》等。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716.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