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是川剧发源地之一?川剧调查紧急拯救报告(二)

  1. “利川川剧”戏班、职业剧团发展简史利川川剧在川东(渝东)川剧中占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利川本土川剧有据可考的戏班为汪家营袁金波川剧“荣庆班”。汪家营位于齐岳山东麓,距利川县城24公里。北宋时宋太祖允许“以施地粮换云、万食盐”,川盐入施,汪家营成为川盐进入鄂西和湘西的集散地,又是利川桐油、茶叶、生漆和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出口长江码头的集中运送地。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川剧》

乾隆年间,汪家营人众物阜已成为仅次于县城的集镇。常年有灯戏、木偶、皮影戏、南剧、川剧等戏班流动演出,本土川戏也应运而生。袁金波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袁家为当时汪家营巨富。袁金波自幼喜爱戏曲,成人后无意功名,却对川剧情有独钟。在50岁时喜添贵子,为此庆贺,出巨资在成都购买川剧八蟒八靠戏班,组建川剧“荣庆班”。据《利川市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汪营绅士袁金波从四川成都买回八蟒八靠戏班,建成“荣庆班”,全班艺人近百,道具有孔雀毛做成的蓑衣,象牙做成的朝笏,十分华丽。在川东、施南各地演出达20余年。光绪二十年(1894),川东伍国禄、盘猴子(武生)、天鹅蛋(花旦,男扮女装)的川戏班相继在汪营、利城、团堡等地演出。

民国九年(1918)袁金波“荣庆班”的一半行头被驻鄂川军第一纵队司令方化南借至利川城拒不归还。1919年川军走后,部分行头由县城团总熊兆辉掌管,建立川剧“誉德班”。1923年,汪营“庆荣班”班主袁金波死后,其子袁瑞仁无力经营,行头或被变卖,或被盗窃,艺人流散,一部分到万县,一部分到县城加入“普德班”,或闲居县城成为川剧“玩友”。当年“普德班”无固定演员和经费,演员多为玩友。

1927年,民众教馆馆长杨延厘提出“娱乐不忘读书”。川剧第一次售票演出,所收票钱除用于演员生活开支外,其余全部捐赠书院。1929-1936年,川东耿碧英、筱素秋率“祝庆班”,汪美玉率“协合班”相继来利,边演出,边授徒弟,提高利川本地演员的技艺。“普德班”小花脸张贵廷(利川理智坳人)与落户利川的武小生文少卿合作,在县城、凉雾、汪营、忠路、团堡等地以教戏为生,有川戏弟子200余人,使川剧队伍逐渐壮大。1939年,县长于国桢以“七七”献金为名,接川东筱素秋、刘玉群的“同乐剧团”来利作义演达3月之久。1941年,张贵庭到四川万县,加盟川剧戏班演戏传艺。张贵庭于1956年在万县因病逝世。1948年,张云贵到四川万县,由师父张贵庭引荐入川剧戏班为小花脸演员。解放后,在万县地区川剧团任教师、演员,至退休。

1949年11月,利川解放后,由县城业余文艺骨干和川剧戏班配合县人民政府开展宣传活动。1950年10月,在县文化馆领导下,业余红星剧团成立,内设川剧组,由文化馆干部邝遂吉负责。除在本地演出川剧外,还在四川省黔江等地巡回演出。1952年,利川县人民政府兴建政府大礼堂落成后,川剧组在政府礼堂演出近2年。1953年,红星剧团川剧组总人数30人,除在本县城乡各地演出外,先后在四川省黔江、石柱县、云阳、奉节等地巡回演出。同年,忠路业余“星火川剧团”成立,成员近30人,先后在本县各区及四川石柱县等地售票巡回演出。同时汪营、建南、柏杨也相继成立业余川剧团。

1954年,利川县川剧团成立,隶属县文化馆,况树清任团代表(负责人)。县川剧团迁到与文化馆相邻的关庙,成为川剧团固定办公和演员居住场所。并在关庙重新修建起全木结构的剧场,剧场台上两边配有彩楼。成为利川县川剧团固定的演出场所。

1955年3月,“利川县川剧团”隶属县文教局管辖。李继民任县川剧团团长。1956年,利川县川剧团实行自负盈亏,成员57人。先后两次到鄂、川、湘边25县(市)巡回演出7个月之久,演出川剧剧目达41个。同年11月,利川川剧团排演川剧《真假新郎》参加湖北省职业剧团一出好戏会演,利川川剧团获挖掘整理二等奖、演出三等奖。演员谭英杰获表演二等奖、唐英桐(女)、万良忠、熊良臣获表演三等奖,鼓师周清澄获乐队指挥三等奖,何大全(获荣誉奖)。同时分别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协会湖北省分会会员。万良忠当选为湖北戏剧分会理事。同年,由湖北省文化厅命名“利川川剧团”,团长万良忠,副团长李继民、唐英桐。利川川剧团筑巢引凤,从四川省毗邻地区引进一批川剧艺术人才。

1957年,利川川剧团在关庙戏台旧址修建拥有800余坐位石木结构的人民剧场,从此结束戏楼演出的“草台班”历史。除在本县城乡演出,还到湘西、川东、恩施等周边10余县(市)巡回演出。1958-1959年,利川川剧团本县各公社送戏下乡,还在湘鄂川边县(市)演出近百场,剧目31个。

1960年6月,利川川剧团改为“利川县歌剧团”。在县一中招收学徒6名。招收音乐、创作员2名。1960年秋-1961年夏,县歌剧团以“精减”为由,下放谭英杰等演员8人。1961年5月,县歌剧团又恢复为“利川川剧团”(自负盈亏)。1962年,利川川剧团移植演出《血泪塘》参加恩施地区现代戏会演,获演出一等奖。1963年,利川川剧团为新西兰友人艾黎演出川剧《真假新郎》。1963-1966年春,利川川剧团演出等《夺印》《芦荡火种》《红杜鹃》等一批现代川剧,为川剧团演出最活跃期。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534.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