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是川剧发源地之一?川剧调查紧急拯救报告(七)

黄吉清(1940-)女四川省云阳县龙角区人,高小文化程度,1956年经人介绍到利川川剧团当学徒,主攻闺门旦,唱腔得邹清澄、冯希伯教唱。舞台表演得唐英桐、熊良臣指导,加之个人善于观察,学习克苦。随团3年学徒期满,担任川剧闺门旦主角。是同来的7名学员中唯一留下,终身从事川剧的演员。与万良忠等小生演员配戏,为利川川剧团演出剧目最多的花旦演员。代表剧目有:《赤胆忠心》《拉郎配》《柳荫记》《游龟山》《刘备招亲》《秦香莲》《玉簪记》《白蛇传》《百花公主》《野火春风斗古城》《红灯记》《六号门》《芦荡火种》《血泪塘》《夺印》《红杜鹃》等。1971年利川川剧团撤消,被安排到县染织厂任工人。1980年参加工交系统组织川剧《十五贯》演出,饰苏习娟(闺门旦)。1981年调入县文工团(后为利川川剧团)任演员、教师。1984年评定为三级演员。1995年在利川市民族艺术团退休。

刘会东(1946-)利川县城大东门人。1960年由县一中学生招为利川歌剧团学徒。师从周清澄,专攻川剧音乐、司鼓和乐器。掌握川剧提签子、打鼓、琴、师(主胡)等器乐的基本功。简板、鼓、锣、钹、镲件件得心应手,摆弄扬琴、板胡、京胡、胡琴、唢喇样样在行,吹拉弹唱无所不精。文革中样板戏风行,刘会东的功夫大显身手,是从县一中招入川剧团6名学徒中学业有成者。文革中,被县文教局调到距县城200公里与四川石柱县交界,不通公路的文斗区黄土小学当老师。文革结束后,调回大塘公社小学任教。1980年,受聘参加县工交系统川剧《十五贯》演出,担任乐队指挥。同年调武汉汽修厂工会工作。2006年退休后定居武汉。

陈梦菊(1944-)重庆市涪陵人,夏文淑与前夫所生长女。1957年入万县川剧团学戏,1958年恩施农中就读,1959年入利川川剧团。陈梦菊受其继父、母亲言传身教,主攻刀马旦。17岁登台演出,以刀马旦挑大梁。在《白蛇传》《战洪州》《张四姐下凡》《血泪塘》等川剧大戏中担任武旦主角。1961年被列为“精减”人员,下放到团堡区石龙公社务农。1981年重新录用到利川县文工团(合同制)。在县文工团、利川川剧团担任花旦演员。在《百花公主》、《荒诞潘金莲》等剧中任主演。1984年评定为演员三级。1999年在利川市民族艺术团退休。
(本文未完待续)​

利川川剧传承代表人物

张贵庭(1895-1956)籍贯四川万县,其父张洪山,万县武陵窖牌岭人,川剧须生。张贵庭9岁时拜唐贤生为师,学艺2年,在川东一带漂戏,初露头角。随耿碧英戏班来利川演戏,为利川玩友挽留,在利川理智坳娶妻安家。在川东川剧界极有名气,与云阳来利川武小生文少卿一起以教戏为主,在利川有弟子二百余人。

抗战时期,张贵庭在团堡唱戏,县长余国桢(外号余麻子)督催军粮运输,发现民夫都在看川剧。气得余麻子冲上戏台,顺手将手中的竹烟棒将张贵庭就是两棒。看戏的众人一轰而散,张贵庭乘乱逃命,经野猪坪到奉节县见天坝,然后从柏杨坝翻齐岳山到万县。投靠万县戏班演戏。

1949年万县解放后,张贵庭在万县地区川剧团任教师,为川东川剧界名望极高的老艺人。1956年病故,万县地区文艺界举行隆重悼念会,万县地委、行署送花圈。张贵庭长子张秉和在利川川剧团从事鼓乐,文革中回农村,1981年回到利川县文工团,后自动离职。

张树元(1906-1946)利川县城人,其父张诚桂在利川南戏班子中主唱丑角(小花脸)。张树元少年时独自逃往四川万县,投军在陈南田部队当勤务兵,因会唱戏,派去跟班学唱川戏。擅长须生,最拿手的川剧《柴士杰》《铡美案》等,随川戏班子在长江跑码头跟班。

民国十八年(1929),张树元回利川城在耿碧英箱子搭班唱戏,成为耿碧英班子中的川剧须生名角。凡张树元所到庙会唱戏,票友便追随张树元到各大庙看戏。抗战初期,张树元吸食鸦烟被捕入牢,因是川剧名角影响大被保释,依旧在县城唱川戏、打围鼓。1946年因病逝世。张树元无子女,其侄张万生6岁为伯父披麻带孝行孝子之礼。

张云贵(1917-1989)利川县城中街人。师从张贵庭,外号“张砣子”。少年时在张贵庭门下为徒。民国时在万县川剧班子搭班演小花脸。1951年,万县地区川剧团成立,加入万县川剧团成为有名气的小花脸演员、教师。1962年夏,张云贵回利川省亲,应利川川剧团好友罗于卿邀请,示范演出《劝夫》,夏文淑与他配戏,张云贵在《劝夫》中饰主角(小丑)一上场就唱高腔达百多句,一气喝成,如行云流水,功夫不菲。张云贵在万县地区川剧团任教师直至退休,定居万县市区。1989年因病逝世。

牟一华(1920-?)利川凉雾山人,文盲记忆惊人,人称“字纸篓篓”。多才多艺,善竹扎工艺,舞台布景。花灯绘画高手,擅国画造形人物。师从张贵庭,跟班从事川戏演出,川剧唱腔、表演、乐器、司鼓无所不通。生、旦(反串老旦)、净、末、丑五行皆会,特长小花脸,脸部动作传神,鼻子可以转动。平生善讲故事,好酒。肚子中戏本极多,善念(说)戏。是县城川戏“普德班”主要成员,红星剧团川剧组奠基人,被称为利川川剧团启蒙老师。1960年,利川川剧团改“利川歌剧团”,在“精减”中,第一批与唐英桐(女)一起下放到凉雾山农村。于文革后期在凉雾山病逝。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583.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