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期的著名川剧剧作家

改革开放,振兴川剧,川剧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川剧新创作大型剧目400多个,涌现了数十位川剧作家,其中魏明伦、徐棻无疑是这支队伍的领军人物,隆学义、谭愫等也为川剧贡献了精品力作。

巴蜀鬼才魏明伦

魏明伦(1941~),四川内江人。9岁进剧团学戏,14岁开始发表习作,在自贡市川剧团从事戏剧工作40余年。20世纪70年代末,魏明伦先后以《易胆大》《四姑娘》两戏问鼎文化部优秀剧本奖;接着以《巴山秀才》(与南国合作)一剧闻名全国。1985年推出了探索剧目《潘金莲》,迅速在全国剧坛引起极大反响,全国几十个剧种以及话剧纷纷将其改编上演,波及海外。随后创作的《岁岁重阳》《夕照祁山》各有千秋。《中国公主杜兰多》出访意大利,受到外国观众的高度评价。《变脸》《易胆大》双双入选中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变脸》是魏明伦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切动人的故事。江湖艺人水上漂擅长变脸术,想收一儿子传后,不料却误买一女孩狗娃。一日狗娃不小心烧掉水上漂变脸的道具,自愧而逃,流浪途中被人贩子抓去,与被绑票的小男孩关在一起。狗娃想起水上漂想要一男娃,遂带着小男孩逃出,将其送到水上漂船上。由此,水上漂被诬陷为绑匪,判处死刑。狗娃冒死相救,说出实情,水上漂免去一死,终于将自己的绝技——变脸传授给狗娃。狗娃却因伤势过重而离世。
20世纪80年代是魏明伦戏剧创作的高峰时期,他提出“一戏一招”的创作口号,并在其后来的创作中实现了他的创作理念。魏氏剧作构思奇巧、形象鲜明、内涵深刻、笔锋犀利、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嬉笑怒骂、不拘一格,具有典型的川剧“麻、辣、烫”的艺术风格,充分表现了四川的风土人情和川人的性格特征,同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艺术张力,他是当代中国剧坛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之一。

蜀中奇才徐棻

徐棻(1933~),川剧史上第一位女编剧,重庆市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四川成都工作。1961年任成都市川剧院专职编剧。其代表剧目有川剧《死水微澜》《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燕燕》《王熙凤》《秀才外传》《欲海狂潮》《激流之家》《目连之母》《都督夫人董竹君》等,在中国戏剧界享有很高声誉。徐棻的创作生涯起点高、时间长、成就显著,其剧作特点十分突出:一是创新意识极强,二是人物形象鲜活,三是戏剧结构巧妙,四是剧词本色当行,五是舞台简约空灵,为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她一直活跃于中国剧坛,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总能适时推出与众不同的新剧目而备受瞩目。至78岁高龄仍推出新戏《马前泼水》《尘埃落定》,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思辨能力。

《死水微澜》是李劼人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小说名篇。60年之后,徐棻将其改编为川剧推上舞台,一举夺得文华大奖第一名,赢得了戏曲界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新时期戏曲改革中川剧的里程碑式作品。该剧讲述川西坝子的农家女邓幺姑一心想嫁到成都做城里人,但时运不济,嫁给了城边天回镇兴顺号的掌柜蔡傻子。傻丈夫的大老表罗德生是袍哥管事,英俊豪爽,见多识广,与邓幺姑一见倾心,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义和团在京城起事杀洋人,四川袍哥奋起响应,罗德生带头攻打成都的洋教堂。不料风云突变,教民土财主顾天成告发官府,罗德生逃亡他乡,蔡傻子被打入大牢。为搭救丈夫,邓幺姑被迫嫁给了她本来十分厌恶的土财主顾天成。
徐棻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发现,善于把握历史与时代相通的精神实质,以戏曲的思维方式重新结构故事,塑造了一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性格泼辣、敢爱敢恨的邓幺姑,憨厚实诚、逆来顺受的蔡傻子,一身豪气、敢作敢为的罗德生,言行委琐、貌似聪明的顾天成,使该剧摇曳多姿,满台生辉。《死水微澜》不但戏剧结构十分精巧,唱段台词也通俗而凝练,可谓佳句迭出,雅俗共赏,如《农妇苦》一段,用近似白描的手法,精确勾画出四川乡间妇女劳碌又辛酸的苦涩人生:农妇苦,农妇苦,三岁割草,五岁喂猪(帮:算不得苦!),七岁砍柴,九岁晒谷(帮:算不得苦!)。十二栽秧到十五(帮:算不得苦!),十六七嫁个憨丈夫(帮:那才叫苦!)。十八九背起娃儿帮活路(帮:那才叫苦!),二十几崽崽生了一堂屋,黄花女眨眼变老妇。

没有对四川农村妇女生活的深入了解,很难写出如此深入浅出的唱段。又如《喜堂》一场,真切地描述了邓幺姑新婚之夜独守空房,憧憬未来、起伏不平的心潮,成为一出优秀保留折子戏。

著名剧作家隆学义、谭愫

隆学义和谭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两位经历相似、水平相当、作品影响较大的著名剧作家。二人皆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先后进入川剧院做专职编剧,写过大量剧本,各有剧坛公认的代表剧作。

隆学义是重庆市川剧院专职编剧,其代表剧目为首批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的《金子》。1999年,《金子》一经舞台亮相便在川、渝两地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一路演到北京、南京、上海、南宁……囊括了文化部、中宣部、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颁发的各项大奖,可谓独领风骚,占尽风光。作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前提下,对曹禺的《原野》予以解构,再以戏曲的思维和叙述方式重新结构剧作,将金子易为第一主角,并以此为主线贯穿戏剧情节,使戏剧矛盾的推进格外集中。该剧对场与场之间的分割与连贯的处理尤为巧妙,时空的转移、情节的过渡主要靠剧中人白傻子串场似的表演来完成。全剧运用地道的四川方言俚语,其中多有百姓生活中的警语箴言,浅显直白却耐人寻味。如焦母与金子的对白:“男人越接越害怕,女人越嫁越胆大”“假感情要钱,真感情要命”等。类似台词既是地道的方言俗语,又是生活哲理的提炼;而且在对仗、回环、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十分考究,体现了剧诗的意境。这出戏共有六个角色,包括生、旦、净、末、丑加老旦六个行当,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令人过目难忘。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liang
链接:https://zhangliangmaibu.com/163.html
来源:张良卖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